农村寄递物流是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的重要渠道之一,对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中国农村寄递物流体系还存在末端服务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对此,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措施,具体包括促进农村电商与农村寄递物流融合发展、分类推进“快递进村”、深化寄递领域“放管服”改革。
国家邮政局副局长陈凯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到2025年,基本形成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农产品运得出、消费品进得去,农村寄递物流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便民惠民寄递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
农村流通“最后一公里”待解
因农村快递市场发展时间较短,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尚存在一些难题。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当前快递止于乡镇、二次加价问题仍较突出,其与农村物流快递半径较大有关。“物流需求和供给较为分散等导致农村物流在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等环节缺乏系统性、高效性、便捷性和低成本性,且农村地区物流仓储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费用高,时间长。”
洪勇进一步分析,农村地区缺乏农产品冷链设施,生鲜农产品物流损耗较高,无形中提升了物流成本。要建立成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需要持续对冷链库、“冷藏+冷冻”等混合配送车辆,冷藏周转箱及恒温设备等进行投入,但因投资回报周期长,单个农产品电商难以承受。
“农村物流经营主体多是加盟、代理或承包,规模小,线路不稳定。”洪勇提到,农村快递市场秩序较混乱,存在垄断经营、人为划分市场等现象,以及物流企业对网络商户的收费较高,在承接业务的时候存在费用标准不统一、货物损失赔付对象和数额不明确、托运物品交货延迟以及旺季爆仓等问题。
惠农网首席执行官申斌对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存在的问题感受颇深。他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来看,农村物流体系发展不均衡。比如在产业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专业人才、物流网络等产业配套都更加完善,而在产业待升级或正在升级中的地区,物流体系则明显存在短板。
物流体系搭建不完善就是短板之一。申斌介绍,在构建县、乡(镇)、村三级物流体系方面,从乡镇再往下到村站,面临的问题更多,包括道路环境复杂、人口分布分散、选择站点地址和选择合适的负责人要求更高等。“有些村级站点设置缺乏充分的前期市场调研,经营方式粗放,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导致站点盈利不高甚至不盈利,站长对站点的投入和关注就更少,导致形成恶性循环。”
在申斌看来,村站是真正触达“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转运点,这个环节没有被纳入体系,会使整个上行和下行流通都大打折扣。
申斌还表示,人员及设备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及快递进村推进不够等问题亟须解决。“现在农产品上行也在往精细化方向发展,运输过程对包装、存储、配送效率等有较高的要求。但村级站点负责人大部分是兼职,对电商物流的整体认知比较有限,无法实现与供应链很好的协同。”
“除邮政及少数地区的顺丰之外,快递公司一般只在县一级设立物流站点。”申斌说道,村级站点站长需自行前往县级站点收取寄送包裹后再转运回村,村民一般要到村级站点收取寄送包裹,并补缴一定的手续费。“这个过程配送成本较高,运输效率较低,村民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便捷的物流服务。”
加快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洪勇表示,立足实现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目标,未来可从两方面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一方面,搭建物流共享信息平台。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仓储、冷链等技术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以电子商务交易为中心的实时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共享物流信息资源,鼓励商贸、供销、邮政各方共享硬件设施和网络服务,建立支撑农村电商发展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科学规划物流线路和辐射范围,实现供应链全流程体系信息化、可视化,降低配送损耗及成本。另一方面,加快建设适应农村产品电商发展的冷链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如引导企业自建、共享和租赁异地仓,发展产地预冷、冷冻运输、冷库仓储、定制配送等全冷链物流,整合物流企业,形成统一的物流集散地。
申斌认为,未来农村物流的发展必须“跳出物流做物流”,通过物流与农产品供应链融合发展带动农产品“出村进城”,通过物流与农村电商、新型商贸流通融合升级助力百姓生活更加便捷。具体来看,一是加强物流体系与农产品供应链的融合发展。这要求当地政府及各级管理部门引导全局工作,并协同有经验的服务商,分步骤推进物流体系建设;同时,对于已建立的站点要制定合理的准入和准出制度,定期检查,实现资源有效流转。
二是整合资源,强化物流与商贸的融合。面对农村物流站点建设成本高、管理难的问题,以小卖店、超市、客运站为载体,把分散的快递企业集中到一起,进行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同时,政府对农村物流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对专业化的物流运输设备进行升级,以相应的税收减免等政策吸引物流企业加入农村物流市场。
三是丰富村级快递站经营业态,优化服务链条的利益分配机制。一方面可以协调快递物流企业与村级服务站点签约,定点取件、定点收件,保证快递到村的发货量,由政府部门或物流企业按收派件量给予服务站点一定的补贴;另一方面,可以为村级电商服务站赋予农资代购、农技、金融以及供应链资源对接等多元化的属性,将其打造为综合性的农村服务中心,通过订单的聚集处理有效降低末端寄递成本。这既可增强村民对快递站的需求黏性,也可为快递网点带来有保障的收益。
四是强化对各级物流站点,尤其是村级站点的培训。站点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给站点负责人的服务意识和经营水平也带来考验。专门为村站负责人开展系列培训能有效提升其服务能力,为完善“起步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培养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