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寒冷的中国哈尔滨到炎热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记者于28日通过连线“隔空探班”哈斯彦清洁煤电站建设现场。在不平凡的2020年,该项目团队的各国成员携手前行,勇闯防疫、高温、沙尘、语言与文化差异等重重难关,完成各台机组的多项重大节点。
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哈斯彦建成后将是中东首个清洁燃煤电站。同时,该项目是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成功进入中东市场的首个海外投资总承包项目,实现了中国投资、中国融资、中国总包、中国设计、中国制造、中国建造。
连线迪拜哈斯彦项目中方人员 哈电集团供图
哈斯彦项目兼具“全球化”鲜明特点,其EPC管理团队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设计单位来自中国、美国、法国等众多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对抗疫情的关键时期,哈斯彦的防疫工作与项目进展如何?远在海外的团队成员状态怎样?
在28日哈尔滨举行的哈电集团媒体开放日活动中,记者“屏对屏”聆听各国建设者讲述“中国情缘”。海外疫情暴发以来,保证现场数千人的生命安全,是哈斯彦项目负责人段腾飞心中的头等大事,他说:“在做好防疫工作前提下,还要力保项目施工进度。”
迪拜哈斯彦项目 哈电集团供图
在“特殊之年”闯难关、破节点,迪拜当地时间7月19日19时28分,项目1号机组顺利实现燃煤满负荷发电目标,标志着哈斯彦项目成为世界第一个实现双燃料满负荷供电的电站项目。
8月18日完成汽轮机扣缸工作等重大里程碑节点;3号机组主厂房钢结构于8月29日开始吊装;4号机组锅炉基础于8月10日开始结构施工;至10月2日,4号机组第一方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频传的捷报与每位建设者的努力密不可分。
迪拜哈斯彦项目施工现场 哈电集团供图
迎着大漠风沙,踏着地表近60℃的高温,哈斯彦项目现场经理赵果然已在此坚守2年。作为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他很久没感受过中国北方天气的凉爽了,“迎战高温酷暑,协调多方工作,与外籍员工建立良好沟通,牢筑疫情防控的堡垒……面临的挑战有许多,靠的就是‘坚持’二字。”
此刻坐在赵果然身边的罗马尼亚籍员工弗拉基米尔是个“中国通”,在学生时代就喜欢用中国制造的“英雄牌”钢笔、“海鸥牌”相机。他说:“从年幼到成熟,我逐渐发现‘中国制造’不仅存在于普通商品领域,同时在科技、教育、技术等领域深深影响着我们。”
尽管自小熟悉中国文化,但他在刚担任项目计划经理时,仍为能否快速融入新团队感到不安,“令我惊喜的是,中国同事热情地欢迎了我,我能在彼此信任、紧密合作的工作环境中,更加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经过各国建设者的通力合作,哈斯彦项目在充分保护属地生态圈环境的前提下,斩获众多“世界之最”,拥有世界同类电站单体面积最大储煤场、世界最长的海底循环水管线,采用世界先进技术最大程度减少大气污染排放等。
此次连线中,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斯泽夫在哈尔滨向迪拜哈斯彦项目团队致以问候。他说:“哈电集团自1983年至今,已有37年‘走出去’的历史和经验。近年来借‘一带一路’东风,哈电集团实现了国际业务飞跃式发展,在全球电力行业影响力稳步提升。”